“测试是一项具有创造性的工作”,相信真爱测试的人都会赞同。
从最初的手工测试,到UI自动化测试,分层自动化测试,一直到AI测试,看起来我们的测试技术在与时俱进。
然,现在测试思想交流、碰撞的机会越来越少。
还记得2010年才进入测试行业,整个行业显得朝气勃勃,可能是国内软件测试刚起步,所以大家对很多测试相关的东西都是一知半解,从而应运而生了一大批博客、论坛和QQ群。大家边工作,边学习,书写博客谈谈自己的心得体会,经验总结,从而引来一大批测友的交流与讨论。此时,大家的交流和聊天都是学习探讨居多,哪像现在绝大多数的技术论坛(因为一些原因已经濒临灭绝)和群,上千条聊天记录难得见几句技术相关的聊天。
现在,人人都是自媒体的时代,发表看法、想法的人反而少了。
小酋是一个“无所事事”的人,喜欢定期搜索软件测试公众号看看有什么新奇的东西。只要带“测试”的软件测试公众号,我敢说90%以上我都翻阅过。然而,很多人也许突然有了写写什么东西的想法,但往往刚开篇就成了谢幕。也有人写了短暂的一段时间,但关注者寥寥无几,索然无味而放弃。也有了写了好几年公众号的,写着写着,就突然没有了……
最后导致的结果就是,长期更新的也就有数的二十来个公众号,其中培训机构还占去了一大半。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是什么?
测试对于大部分人来说,仅仅是一段时间的过渡性职业。
大家需要做的仅仅是追当前“追捧”的技术,获得工作机会收获金钱,最终为自己跳到“更高端”的职业打下坚实的履历基础。测试员都知道有一条职业进阶线路“初级测试-中级测试-高级测试-测试专家”,但真正的“测试专家”有几个?
测试专家对于绝大部分人来说仅是一个“高大上”的标签,没人去深究它究竟应该达到什么样的水平。就如“测试理论”对于大部分人来说仅仅是一套拿来忽悠面试官,斩获offer的“背书”一样。至于这些理论有着怎么样的实践意义,是否符合当前的现状,能否有改进的余地,从来没人去思考一样。如果思考深入进去了,并有了一套自己的成熟想法,我觉得在“软件测试”才算真正渐入佳境。
回到最初的软件测试思想之一——站在用户的角度去发现软件中的问题。
如何站在用户的角度?那必然是深入了解用户的需求,代入一部分用户心理学知识,然后凭借对业务的了解与熟悉,结合科学的方法和过往的经验,从而更好的发现软件中存在的问题。然而现在大部分团体已经陷入了一个极端,一味追求自动化测试、测试开发,从而不断的作贱打压纯业务测试人员(手工测试者)。甚至连测试员的等级,都直接与技术挂钩,比如中级必须会自动化测试,高级必须要会测试开发,是不是以后测试专家必须会AI测试?
这样真的好吗?似乎对于研发团队来说挺好的,因为这样有了代码一层的产出,从而让“测试价值”有了更多的含金量。然而,这种观点在国际权威测试圈子中,早已经被指出了其中的谬误性。(关于这点,建议看看这本书《Perfect Software and Other Illusions About Testing》)
自动化测试绝对不是软件测试的最终解决方案,手工测试必然长存!而且其中“测试开发者,首先得‘会测试’,然后才可能做好测试开发”这种观点,我更认可。
测试,到底是少数几人的测试还是大家的测试?
测试思想长期处于垄断。似乎只有几个高IP人物,操弄着各种酷炫的技术才是“测试专家”。所以哪怕他们提出一种早已被外面的圈子证明是错误的观点,也迎来一片追捧。其他人,哪怕你再有思想,再懂用户也只是跟风浪潮下的“异端”、“落伍者”。
在错误的思潮下,“测试专家”已经成了绝大部分测试员望而生畏的桂冠,让绝大部分测试员看不到前面的路,最终选择了更好的“钱”途。也因为门槛堆砌的过高,给了许多培训机构大肆收割羊毛的机会。也许有一天,没有太多羊毛可割,才有“专家”站出来大声说“也许我们都错了”,又捡来过时又经典的“理论”,哪怕外面已经有了理论v2.0。
从业这么多年,我印象最深的只有一段前辈的话(此后一直成为我的座右铭):
我不可以人云亦云,因为我是思考者;我不可以沿着别人的足迹前进,因为我怀疑迷失方向;我所能做的就是思考再思考,实践再实践。我不停的问自己也建议同道中人问问自己:难道我们所能做的只是copy现有的东西,不可以创新什么东西吗?在我看来,测试仍然没有任何定论,一切看自己。
最后,我希望测试能有健康的技术交流圈子(这也是小酋建站51ste.com的初衷),大家能畅所欲言各自的思想和观点,测试可以复杂和困难,但绝对不是一小撮人的培训讲堂。
-- End --
文末寄语: 不要让自己的大脑成为别人思想的跑马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