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许多组织,技术团队的绩效管理往往从无为而治到法治,从一个极端跳到另一个极端。而技术团队考核的重点关照对象往往是“兵”,而非“将”。“一将无能,累死三军”,这些员工绩效考核的制定者,典型屁股决定脑袋,把绩效考核的目的本末倒置了。
绩效考核的真正目的是什么呢?
考核的目的就是让你加班,加班,再加班,扣钱,扣钱,再扣钱,不断为boss创造剩余价值呗?!通过所谓绩效考核逼迫员工加班,压抑精神与身体的不适,无休止加班,就能为领导,为boss创造剩余价值,这就是绩效考核的最大目的?扯淡不扯淡,难怪常有人言“你不996,怎么让领导开豪车、住豪宅、吃盛宴?”
这样的绩效考核,在劳动密集型行业,还真就是员工考核存在的最大目的。至于激励作用有多少,通过下面员工们的吐槽声就可以看出。而针对软件技术团队,需要技术和创新的团队,用这套去考核员工就显得不合时宜。一个项目的成败,才是boss最应该关注的,否则里面卷得再厉害,最终没出结果,项目没做成功,等于 0 !
所以,技术团队考核的主要目的应该是:整合上下士气,把项目推向成功,最后论功行赏,论过惩罚,形成良性循环,打造威武之师。
而实际中,大部分考核的目的让人迷惑,如下面这个例子:
公司为了节省成本,决定对技术团队制定一套新的,可量化的考核标准,主要内容如下:①以加班时长来衡量工作效率,作为考核的主要指标之一;②开发bug数量排名前x,出现一、二级bug,则扣绩效;而测试要以用例、bug数排名作为考核指标;③被协作方投诉,纳入考核。
上面的绩效考核,作为技术人员,大家可能都经历过其中一二。貌似客观、公正的背后,真的公平吗?用这一套能长治久安的公司,至今我是没见到过。
这种所谓量化绩效考核指标的背后有诸多深层次的问题:
1、有过必罚、有功不赏
经常听到一句话“只要不罚你,就是对你最大的奖赏”。惩罚具体体现在哪里呢?无非就是工资。
最近网上就有这么一个案例:小程在合肥一家公司,11月份因为迟到3次,当月工资被扣3000元。小程觉得这一扣罚违反劳动法,向安徽经视频道《帮女郎》求助。记者去公司被拒,恰好遇到公司股东许某,记者问“请问您是许总吗?”许某看都没看一眼,直接骂“滚开”,径直向公司走去。
从这个案例中,折射出的是部分公司领导流氓成性,随意践踏劳动法,只要员工有错,就得认罚,罚多罚少,合理不合理,压根不关心。虽然能“直率”地表现出这种流氓行径的领导很少,但具有这种流氓思想的领导、boss却是屡见不鲜。可能有人经历过,每次工作总结大会上,领导口口声声说为了鼓舞士气,我们要完善奖惩制度,最终能落到实处的只有惩罚(扣钱),至于奖,没有,或者压根不可能实现。
这就如行军打仗,动不动找由头克扣士兵军饷,就算打了胜仗,也与士兵没关系,那这支军队在后面还能打赢胜仗,还真见鬼了。人都不是傻的,大家为老板拼命,就是为了吃口饱饭。当承诺的东西,随意被各种理由所克扣,还说成是为了鼓舞大家士气,这不是把人当成驴吗?如果大家只有一个选择,说不定还能忍忍就凑合过了,但有更多选择时,那就如古代行军打仗,将出现士兵溃逃、叛变等情况。
2、个人绩效没有建立在团队绩效考核的基础上
做项目,个人与团队(这里特指项目团队)的关系应该是“一损俱损,一荣俱荣”。个人的目标为团队目标而服务,而团队目标需要无数个人的目标达成才能达成。个人的功绩是应该建立在团队功绩上的,否则只强调个人功绩,那很难保证团队目标的达成。这如行军打仗,正规军,军阵严明,进退有度,该冲锋的冲锋,该辅助的辅助;而乌合之众,各自为战,单打独斗,虽人人皆有匹夫之勇,但在同等资源条件下,很难获得战场胜利。
3、无止境内耗
技术团队,最怕的就是,以bug数量考核测试、开发。这个稍微有点脑袋,也能想到,这里面存在根本的逻辑矛盾,会导致团队内耗加剧,如同“零和博弈”。
零和博弈,是指参与博弈的各方,在严格竞争下,一方的收益必然意味着另一方的损失,博弈各方的收益和损失相加总和永远为“零”(实际中还可能小于 0),故双方不存在合作的可能。
我们可以想象几个场景:
能力越突出的开发者,会被分配负责难度较大的模块,而难度越大的模块越容易出现一、二级bug,吃过两次亏后谁还愿意承重而行?
测试要追求bug数量,总有办法,从界面样式、文字描述,以及共性bug做拆分是最容易把数量拉上去的,而bug数量又关系到开发的绩效,双方必然剑拔弩张。
负责新项目和负责维护性项目的测试员,bug数量和用例数差距很明显,大家都希望分配到新项目的测试工作。
测试员需要提升bug数量,测试左移就不用了,如果都把bug扼杀在需求、设计阶段,反而影响后面绩效咋办?
又来谈谈行军打仗,如果军队中监军只能通过点出士兵错误,才算功劳,而不是努力把士兵错误扼杀在萌芽中,会出现什么情况?不是监军天天逮着士兵芝麻大点的事情不放,就是眼见士兵出现犯错苗头,听之任之,好捞功劳。最后军队中会不会出现钓鱼执法,草菅人命?士兵胆战心惊,谨小慎微,监军迫于上面压力,绞尽脑汁不务正业,轮到军队冲锋陷阵,这样的队伍还剩多少战斗力?
4、加班不加价,双输
以加班时长作为个人工作效率的衡量指标,这种情况最为普遍。工作效率,一般指工作产出与投入之比,通俗地讲就是在进行某任务时,取得的成绩与所用时间、精力、金钱等的比值。把员工加班时长视为工作效率,说明企业根本没有把加班时间算作投入成本,这是赤裸裸的压榨员工的剩余价值。
放在人口红利时期,输的可能只是员工,企业无非卸磨杀驴,再招一个。而现在,随着出生率骤降,人口红利不在,年轻人在有选择的情况下,还有多少人会以牺牲自己生活、身体为代价来换取这种廉价的报酬,嫌人生太长?
最近就有报道提到,2021年70%的清华大学毕业生选择进入了体制,只有30%选择进大厂。
而那些只谈加班,绝不提加班工资的企业,必然列入“江湖”黑榜,最终把自己做大做死。
说了这么一大堆,肯定就有人不服了,你这么巴拉巴拉一大堆,你倒是说说该怎么做绩效考核?
个人绩效考核,应该由两部分组成:团队目标达成情况和个人目标达成情况。
团队
团队目标达成情况,就是目标是否达成,是否与计划相符。只要目标达成,完成进度在计划偏差范围内,员工在该项就该得满分。不能耍流氓去谈所谓的个人“效率”,即加班时长,似乎别人不加班就把工作完成就是罪过一样。
我们更应关注的是,团队目标达成时间是否有提前:如果提前,是哪些员工提高了效率,从而推动整体项目的效率,这些员工就应该在满分的基础上进行加分,即获得奖励;反之,如果延期超出偏差范围(或者失败),就该看计划本身是否合理,还是其中某个环节出了问题,然后再把责任归到人头上,给予一定的扣分,即惩罚。
个人
个人目标的达成情况,除了安排的任务完成外,还需要从协作态度、工作质量来考核:
- 协作态度 如采用团队成员交叉互评,去掉最高、最低分。
- 工作质量 对于测试来说,主要是bug准确率、遗漏数,对于开发者来说,就是缺陷率,未自测bug数。
除了上面所提到的团队和个人,绩效考核还得引入领导在一定范围内的主观性评分。水至清则无鱼,每个成员都有自己的部门归属,而部门中必然有内部事务,而这些事务最终还得分解到人头上。承其重者,必有所得。
最终,一个技术团队的绩效考核是否被员工广泛认同、接纳,一定程度反映了该公司的真正技术水平如何——是惦记着菜篮子、圈钱,还是真正做科技创新。
-- End --
文末寄语:我们不但要会赚钱,会经营,更需要有社会责任感,有良心的财富才有意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