工作规范越细越复杂,最终让你失去灵性,沦为打螺丝的工人。
因为疫情,大家几乎就是不停重复“上班--回家--上班”这种单调的活动轨迹中,特别容易滋生烦躁、不安、失落等情绪。
所处测试团队基于公司绩效考核等原因,特别重视bug数量、用例数量和书写规范,从而让人陷入一种“打螺丝”的状态,最近因此有点烦躁。
虽说“无规矩不成方圆”,但规矩定的过死,长期如此人就“死”了。这里说的“死”,是指人失去灵性,做事刻板不知变通,最终使事情变得更糟糕。
比如这里说的,特别重视bug数量。这样就违背了“测试左移”的初衷——尽可能把测试工作提前,从而避免系统提测后出现过多的bug,增加bug修复成本。大家为了累计bug数量,不愿意、刻意避免在需求、设计阶段去揭露所测系统的问题。最终bug数量上来了,但实际版本质量变得更难保障。
用例也如此,如天天强调用例标题必须使用提报式格式,场景+动名词结构,不能带测试结果,不能直接引用需求点,这些本来就没有统一标准的东西看的过重,最终大家陷入到细枝末节中,反而没有过多的时间去打磨测试策略,推进测试工作往前移,最终测试的工作成果很漂亮,实际结果很牵强。
工作需规范无可厚非,小酋也做了相当长时间的管理者,理解缺少规范将使团队成为一盘散沙。然而当规范过度,转化为具体的考核指标,最终将把团队推向更糟糕的境地。
想到了最近网上看到的一个段子:老板责问员工,为啥上个月采购一瓶矿泉水花了150元
老板:为啥上个月采购一瓶矿泉水花了150元?
老王:客户渴了,打车费148元,矿泉水2元。
老板:公司有饮水机,为啥不倒杯水给客户?
老王:公司规定,客户提出明确要求后,需要无条件满足。我没有擅自做决定,客户原话“你们有矿泉水吗?”所以我只有去商场买。
老板:为啥不去楼下便利店买?
老王:因为便利店不开发票,根据公司规定,这不符合采购规范。
老板:那就没有别的办法了吗?
老王:当时我灵光乍现,去楼下便利店买瓶水,以个人名义送给客户,这样就不用遵守公司采购规范了,老板我是不是天才?
老板:为啥最后没去?
老王:公司规定上班时间不能擅自离岗,出去需要行政总监审批?
老板:那你就申请啊?
老王:被她拒绝了,行政总监说我离岗的理由是给自己买矿泉水,不符合公司规定,除非是给客户买。
老板:那就换成给客户买。
老王:所以我换了,花了150元。
老板:……
从这个段子中不难看出,规矩越多越死,迫使员工抹去本有的灵性,最后刻板地按规矩行事,给公司带来更大的问题。
测试工作也如此,规范不应该过多过细,只要把握整体的工作流程规范,并根据实际项目规模、情况做裁剪,形成大家认可度高,方便记住,容易落地执行的规矩,并根据情况不断调整优化,这样才能使测试工作更高效。否则,测试也成为打螺丝的工人,失去了创造性和灵性,测试质量就变了味道。
-- End --
文末寄语:因为你能痛苦,就说明你对生活还抱有希望!